佛弟子訪談(十三)淺談因果業報與懺悔
第二階段專訪節目:「佛弟子訪談」,接著邀請到美國舊金山華藏寺住持 若慧法師受訪,於空中暢談佛教、佛學、佛法的相關問題: 您知道佛教關於因果的問題是怎麼說的嗎? 因果報應說有教化的作用,我們看到有人受感化而改過自新,由壞變好,這是不是佛教重視懺悔的原因呢?
若慧法師,美國舊金山華藏寺住持,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。生於信佛之家,自幼濡染佛法,長養向道之志。1979年,法師於年華正盛之際,在台灣禮千佛山菩提寺白雲禪師座下出家。法師學佛不拘一門,而能深契佛教經藏義理,通習各教派理論。出家之後數年,進入台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深造,1990年,以《金剛般若波羅密經》空義的研究為主題,完成碩士論文。1996年,若慧法師赴美參訪深造,數年之後,法師以律己德行及言傳身教,於2004年在舊金山華藏寺開寺,榮任該寺首任監院及副住持,2015年升任華藏寺住持。多年來著重教育工作,為佛門培育出許多優秀弘法與寺院管理人才。
主持人:歡迎我們的聽眾呢,準時收聽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的這個節目。這個節目是每周日的早上九點鐘播出啊。我們每一期的節目呢,都會邀請到法師,會就不同的一些佛學佛教的問題,跟大家深入淺出,也會介紹一些在生活中一些通俗的例子,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呢,更好地去理解,更好地去學習。
今天我們節目的特別來賓呢,還是繼續邀請到的是華藏寺的住持——若慧法師。法師您好!
若慧孺尊:啊,主持人好,各位聽眾好。
主持人:第一個問題我想請問法師的是啊:一般人呢,往往在談到佛教的時候,那就會聯想到佛教主張的因果報應嘛,不管你從什麼地方都應該不止一次,也沒少聽到這種的一些觀點。那請問法師關於這個因果的問題啊,究竟佛教的版本是怎麼說的?我覺得這個也是蠻好奇,可不可以告訴我們?
若慧孺尊:當然好,在南無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啊,是告訴我們,在宇宙間有一個不滅的真理,那就叫因果,也就不管我們認不認同,它都是自然存在著,那這不是佛教,它所發明或者主張啊,或者提倡的,其實因果報應呢,它是如影隨形。那所謂的報應不是說,我遭到惡報才叫報應。好的、善的或者惡的、壞的都叫報應。種因呢,就會得果,這是必然的定理。那就正因為這樣子,所以呢,就是再三告訴佛教徒們要好好地修行啊,樹立德品。行十善,修四無量心,還要生起菩提心,行六度萬行,利益眾生。因為這非常的重要,就是因為你種因得果啊,所以呢,我們說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只要你種了什麼因呢,就會有相應的果,那這是萬有不滅的科學道理。而且因果是個人做的,就是個人的,每個人的因果是獨立的,
主持人:嗯。
若慧孺尊:他所創造的因果就是自己承受,別人沒有辦法代受。另外所謂共業啊,這個是在獨立的前提下呢,共同造做一件事情才會有共業。如果不是共同造做一件事,沒有共業,那就不會有牽連受報的事情。那因果是通於三世的,就是啊:過去世,未來世還有現在世。有這麼經文,曾經這樣說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後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所以我們現在所遭受的一切好的、壞的都是以前所種的因成熟了,形成果報了。我們想要得到成就解脫的果,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學佛、修行、修法來種因。而這因果的感報它又分為三種,一種呢是現世報,也就說現在做,這一生就報了。那第二種是叫生報,就是現在做了,但是呢,是來生以後報。第三種就是叫後報,也就說我現在做了,在來生的來生的來生,不知道什麼,哪一世啊它會報應。那麼下面我們就舉一個實例呢,來瞭解這個因果報應的現象。
主持人:好。
若慧孺尊:這也是很有名的,有一位的那個三藏法師安世高,他是安息國人,事實上就是現在的伊朗。那麼在我們東漢的時候呢,安世高來到中國洛陽。他的才華跟悟性很高,所以他很快通曉華語。於是呢,他有展開翻譯佛經的工作,總共有二十幾年。他是得道的高僧,所以他明白這個因果的業報。
他知道自己的業緣即將要成熟了。所以他就結束了工作,前往這個廣州。那麼安世高其實他前一世就曾經到廣州,那麼當時呢,寇賊橫行啊,就是天下是紛亂的時候。
有一天呢,安世高的前生,他走在路上就遇到一位少年,拔刀就指著他說:「唉!真逮到你了。」他微笑著說:「我過去生虧欠你一命,所以千里跋涉特地前來償還宿債。你現在非常的憤怒不平,這本來就是過去生所積存的怨氣。」於是呢,他就伸長脖子就挨了一刀了,沒有絲毫恐懼的樣子。少年揮動快刀也沒有絲毫的猶豫,他迅速的就殺了他。那麼在街道上呢,擠滿了一些看熱鬧的人啊,這些人呢都心驚肉跳啊。那麼他的神識呢,就回到了安息國,再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。就是呢,這一世呢,翻譯經典的安世高。
這一世他又再到廣州,殺他的那個少年啊,現在已經是垂垂老矣啊。
主持人:嗯。
若慧孺尊:見到安世高就感覺,哦,似曾相識。安世高對這個老人就說起數十年前,來償命的這件事,並且告訴他多生以前之間的業緣。
主持人:嗯。
若慧孺尊:這時候呢,這個老人聽了之後,哎呀,他原來的感覺到的一些所有的怨恨啊,這些等等就都消失了,所以他們就握手言和。那麼這安世高呢,還告訴他說:「我還有殘餘的罪報。現在呢,我要趕去那個會稽,就是我們浙江省的那個地方,來償還我過去世的命債。」這個老人呢,他覺得安世高必定不是普通之輩呀,又聽到這個因果循環的道理,他就跪下來呢,向安世高懺悔他的罪業,因為他殺的這個是高僧啊。那老人呢,他就追隨著安世高往東游化就到了這會稽。
他們剛剛進入這個市鎮,恰巧就碰到一片打殺的這個亂事。那霎時只見有一個滋事者,他就誤打了安世高的頭部,安世高即刻就倒地身亡。老人親眼看到這樣的業報,他又想起說他自己往日也是親身執刀報仇的那個情景,所以他就感覺到毛骨悚然啊,深信說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這個老人呢,也從此精進學佛啊,並現身說法,講自己親身的因果經歷。安世高法師呢,他其實已經了生脫死,所以他能觀照因緣,從容地赴這個異鄉啊,去償還宿債,不昧因果。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一種科學的道理啊,它是分秒絲毫都不會差的。無論多大的事,我們大至宇宙的這種變化,屬於因果;小至我們自己一根汗毛捲起來了,這也是因果。
主持人:嗯。
若慧孺尊:乃至於我們的意念一個很微細的念頭,微塵那麼小的一個分別之間啊,所產生的種因變化,也是因果。因果報應呢,在這個宇宙之中,其實是因因果果變異無窮,因中有果果中也有因。大至整個宇宙,小至宇宙中的微塵,無論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的,都在這個因果網絡之中。而我們佛教佛法的真諦呢,就是知道一切有為法有生命和無生命的,萬有都在這個因果網絡之中,稱之為輪迴世界。那我們修行學佛的目的呢,就是要從這個輪迴世界當中解脫出來,不再受這個因果網的束縛。在福慧圓滿的基礎上,最終了生脫死,不再生,不再死,所以就叫做不生不滅了。
主持人:嗯嗯,謝謝法師。我記得呢,我曾經有看過一篇的文章,它是這麼寫的。它說:這簡單,如果你下雨天不打傘,那你就會被淋濕嘛,對不對?我覺得這個道理聽起來非常的普通,但好像要每個人都懂,但似乎好像又不是每個人都懂。最簡單你明知道做一些為非作歹的事情,可能會有牢獄之災,但還是有的人呢,他非常僥倖,就是覺得自己可以逃過一劫。你就覺得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因果關係了,對吧?只要你做了,後面就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。
若慧孺尊:嗯。
主持人: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就這麼簡單的去理解這個因果的定律嗎?
若慧孺尊:其實我們就是從這樣觀察,然後去發現到,哎,有這個定律、有這個規則的。
主持人:嗯嗯。之前跟法師有在節目前討論一下,就是說這個因果的理論體系可以是宇宙的法則。只是說佛陀祂通過禪定,還有祂瞭解這個法則之後,祂去描述一些事實的真相。然後把一個存在的一種定律,就把,給大家說出來了。所以如果真理是恆定不變的話,我覺得你也不需要再去證明什麼,就跟我們剛說到的你下雨天不打傘,你就會被淋濕,這道理是一樣的。
若慧孺尊:但是你可以自己去發現嘛,就是透过你的觀察、認識,去發現到有這樣的存在。
主持人:但有的代價是很大的,因為有的不相信的代價是很大,像法師您剛提到的,現世報是可能很多人就比較知道的一些,還有您剛提到另外的兩種,那就會,就是後世後世,對吧?
若慧孺尊:就是看不見嘛,所以就不相信了。
主持人:那這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去深思,還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啓發的一個話題。好,我們先稍事休息。我們剛在上一階段聊到這個因果啊,這個就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了。因就是這個因緣嘛,果就是果報。也根據法師剛才跟我們分享的,種什麼因啊就受什麼果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也就是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因,如果沒有那個因呢,也就不會造就了這一刻你的果。我們剛剛在節目之前還分析,就是說你這一刻的果,也就是上一秒鐘,或者上一分鐘的因所造就的。法師既然您提到這個因果報應的問題,我再想深入請教一下您。
若慧孺尊:嗯。
主持人:那它是有一個警示,還有教化的作用。因為我們看到有的人呢,明白這個道理,那受到感化之後,他改過自新,由壞變好。這個是不是佛教這麼重視這個懺悔的原因呢?
若慧孺尊:我們先說一下這個懺悔的意思。簡單來說,就是對自己所犯下的罪業和過失,表示慚愧啊,所以可以向佛菩薩或者高僧大德,或者他人去坦白發露,請求容忍原諒。並且呢,決定改過不再重犯。所以呢,改過向善。那我們學佛修行,得成就解脫了才是重點。所以我們看了歷史上呢,有一些高僧的事跡呢,也可以明白這個道理。
主持人:嗯。
若慧孺尊:我就舉一個故事做例子。
主持人:好。
若慧孺尊:在唐朝有個志徹禪師,這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呢,他有一點遊俠的精神。自從禪宗那時候分南北,神秀大師跟惠能大師兩位呢,都是了不起的大德。所以他們是不會有彼此的分別,可是他們的門人沒有老師這麼深的修養。於是呢,免不了就發生門戶之見。尤其是門戶的對立,特別是神秀大師這一派啊,他的弟子們私下是立秀大師為第六祖,就對於五祖傳衣鉢這件事情很忌諱,心中很不自在。於是呢,他們就找這個張行昌啊,要他到曹溪呢去行刺六祖。
六祖大師是一位大菩薩,祂有他心通。祂對於張行昌要來行刺的事情早就知道。祂預先就在床座旁邊呢,就放置了十兩銀子,等待這個張行昌來行刺。那有一天晚上呢,這個張行昌他就進入祖師的方丈室。他剛要加害的時候,六祖呢,將這個脖子啊伸得長長的:「好,讓你砍吧!」
這個張行昌他砍了三刀,六祖大師祂皮膚都沒有一點損傷,當然這是很不平常的事情。那六祖就說:「正劍不邪,邪劍不正。我只欠你錢財啊,我不欠你命啊。」
那這幾句話一說,這個張行昌當場就嚇昏了,他很久才甦醒過來,他就趕快求懺悔呀還發心說我要出家。那麼六祖將這個十兩銀子給他,說呢:「你現在趕快走,假如我的門人知道你到這來行刺我,他們不會放過你。以後呢,你可以換一個身形,在別的地方剃度,出了家以後你再來我這裡,我願意教導你。」那麼張行昌聽了這些話,他就趕緊逃離。以後呢,他出家了,那麼受戒後非常精進。
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大師對他說的這些話,他就到曹溪來禮拜六祖。六祖看到他來就說:「我想念你很久了,你怎麼這麼晚才到這裡來?」那麼這個志徹法師啊,他當時有另外的法號,他說:「我往昔蒙和尚恕罪呀,現在雖然出家苦行,總是很難報您的大恩大德。想來想去呀,只有傳法度生才能回報師父的恩惠。」這句話也是非常真切的,我們要報佛菩薩的大恩呢,也是唯有弘法利生才是正途。那他接著呢,就請示說自己平日誦經的時候,在法理上呢有一些疑惑,六祖就給他做了開示。他聽完之後呢,心開意解,當下有所感悟,就做了一首偈子,把這個偈子念給六祖聽。六祖聽了之後就說:「你今天才真正徹了。」「徹」就是通達開悟了,所以「宜名志徹」,「應該為你取個名字叫志徹。」這個志徹法師他就禮謝而去,他就跟隨六祖學習了。所以由此我們可知道這個懺悔,我們不是只是形式上我們念念懺悔文啦,拜拜懺啦就夠了。要真誠的知錯改正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才有實質的效益。
那真心學佛的人呢,每天都要審查自己。我哪裡做錯了?我要及時改過修正,就不要錯因果。那修行、修法呢,最終才能夠成就解脫了。
主持人:我就覺得因果論就跟宿命論還是有很大的區別,因為您剛說的這個懺悔的例子就正好,就是從側面去證明了這件事情。也就是因果論它是肯定了一個人努力、上進,然後他要去改變的這個道理嘛。
若慧孺尊:是。
主持人:所以我就認為像這個因果論呢,它不應該成為大家所謂的這種教條式的,那你應該去把它當成是衡量你自己的心中的一把萬能的尺子,衡量你每一天做的事情,乃至於衡量你一生的這個你要做的事情,我就可以讓自己能夠量身打造一個,我覺得更好的自己,更好的人生。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對大家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的。如果大家在北加州或是有機會到北加州的話呢,因為若慧法師呢,她是舊金山華藏寺的住持啊,你也可以跟華藏寺取得聯繫:(415)920-9816,如果想知道怎麼獲取這本經書,或者是在南加州,因為若慧法師也有時間會在南加州的聖蹟寺。那聖蹟寺電話是:(626)797-1590,是在帕薩迪納,也可以打(626)797-1590 和聖蹟寺取得聯繫。
再次感謝若慧法師的分享,那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要答疑解惑的話呢,也可以留意我們在節目之後播出的這個聯繫的方式。也可以,當然就要繼續準時收聽我們的節目了,最後再次感謝若慧法師,謝謝法師。
若慧孺尊:阿彌陀佛。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评论